DCKJ®楼盖技术简介
1.成果名称:
DCKQ空腔构件在现浇砼密肋空腔楼盖(DCKJ)结构中的应用(原名),现更名为基于DCKQ空腔构件的新型现浇混凝土密肋楼盖结构技术。
2.完成单位:
湖北大成空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3.组织评估单位及时间: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2006年1月10日组织并通过评估。
4.成果概述、性能特点与主要技术指标:
本技术是由预制的DCKQ空腔构件、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密肋梁和框架梁共同组成的水平楼盖结构体系,见图1-图4。具有自重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传力明确,计算简便,配筋合理,设计及施工方便、节省造价,隔声降噪、节能环保等技术特点。
本新型现浇混凝土密肋空腔楼盖结构技术包括DCKQ空腔构件、DCKJ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及其施工工艺方法三大部分。
DCKQ空腔构件是一种上、下两块由钢筋混凝土板四周侧壁由其它硬质材料围合成的空心腔体,它起到受力、支模、增加楼板刚度和减轻楼板自重的作用。
DCKJ双向密肋楼盖包括DCKQ构件、密肋、框架梁,彼此构成网状正交的暗密肋无现浇板式空腔楼盖结构。其特点在于无需绑扎楼板钢筋和现浇楼板混凝土。
DCKJ双向密肋楼盖施工工艺包括DCKQ空腔构件的生产工艺和该楼盖施工成型的全过程。
本技术原理是综合传统密肋楼盖和现浇空心楼盖两者的优良性能,研发了一种新型空腔构件,该构件具备轻质、薄壁、高强,便于安装的特性,应用这种构件形成的现浇混凝土双向密肋楼盖,可以形成有梁或无梁空心楼盖,取消次梁甚至框架梁,以达到明显改善建筑使用功能,降低房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节能降噪环保的优良效果。
本公司已就DCKQ空腔构件的生产模具、生产方法、产品外观设计,DCKJ双向密肋楼盖及施工工艺申请了数十项发明专利,已授权50多项。
本项目技术是国家建设部、湖北省建设厅2006年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重点推广项目,是建筑节能重点推广项目,是“十一五”国家建设事业重点推广项目,也建设部“灾后重建”重点推荐的建筑结构技术; 2008年获得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扶持;还获得了武汉市科技进步奖、科技部精瑞住宅科学技术奖,2009年度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DCKJ®楼盖适用范围
1. 适用于各类多层、高层建筑:如商场、食堂、酒店、多层厂房、多层车库、会务中心、图书馆、影剧院、演播厅、写字楼、办公楼、教学楼、物流中心等商业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工业建筑及其他一些有层高限制或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
2. 适用于大跨度大空间建筑:通常柱网达到7.0x7.0米以上,DCKJ楼盖就有较好的经济性能和适用性。非预应力DCKJ楼盖可实现21米跨度,现投入使用的最大跨楼盖为21.6x32.0米;预应力DCKJ楼盖可实现40米以上跨度,现投入使用的最大跨楼盖为34.8x42.0米。
3. 适用于大荷载建筑:现已完成的地下车库最大覆土厚度1.8米,其荷载达到 36.0kN/㎡,再附加消防车道荷载。设计的多层仓库活荷载为36.0 kN /㎡。
4. 适合于地下建筑和人防建筑:DCKJ楼盖承载能力极高,抗渗性能良好。当DCKJ楼盖加上一定厚度的现浇层时完全满足高层嵌固层(多为地下室地面层)、人防建筑的抗渗和承载力要求,非常适合做地下建筑和人防建筑。
DCKJ®楼盖技术特点
2. 刚度大、强度高:DCKJ楼盖整体刚度很大, 工程实测挠度一般都小于1/400, 转角变形则更小, 因此对楼盖边梁的扭转作用比普通楼板要小得多。本楼盖自重轻、受力匀称,承载能力极高,因此很容易实现大跨度, 满足了大荷载对建筑物的要求。
4. 耐火性能好:DCKJ楼盖耐火极限完全达到一级防火标准。DCKJ楼盖中没有参入任何可燃或虽不可燃但在高温时却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成分。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09年出具的《DCKQ空腔构件防火检验报告》表明:250mm厚DCKJ双向密肋空腔楼盖耐火极限为150min。
6. 耐久性好:DCKJ楼盖采用混凝土强度较高,预制部分C30~C40, 现浇部分不小于C30。保护层厚度均严格按规范执行,现浇肋梁25mm,预制DCKQ空腔构件15mm。DCKQ空腔构件和建筑主体结构为相同材质,相同寿命,且空腔构件与密肋梁具有良好的协同工作性能,因此DCKJ楼盖有良好的耐久性能。